
《活化石》教学设计(合集15篇)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,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,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,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,使教学效果最优化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活化石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活化石》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:活化石教学设计修改及反思
1.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.朗读课文,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,我们要好好保护它。
3.培养爱自然、爱科学的情操。
教学重难点:
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。
一、谈话导入:大家知道恐龙吗?是怎么知道的?让学生说一说,对学生地回答适时评价。然后用ppt分别出示图片一、图片二图片三和图片四,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。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,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!那么,“活化石”又是什么呢?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!
二、板书课题《活化石》,引入新课。
三、引导学习课文。
1.自由读第1自然段。
(l)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?(博物馆)
(2)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?(通过化石,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)
教师讲解化石,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化石存放的地点.
(修改原因:帮助学生了解化石,为更好地学习活化石做准备)
2.学习第2自然段。
(l)指导朗读。
(2)看图,了解银杏树的样子。
(3)读了这段后,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?
(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,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,生长得很慢。)
3.自学第3自然段。
(l)自由读第3自然段。
(2)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。
(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,它爱吃竹子,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。)
(3)指导朗读。
(4)放课件大熊猫的图片,给学生欣赏。看的学生有些已经在小声
议论了,瞧,它爬到树上去了。它还趴在那睡觉呢!真可爱! 师:同学们已经看完了大熊猫,有什么想说的吗?
师:你真会观察!每只大熊猫的样子都不一样,你能说说吗?
师出示句式: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。它的身子( ),四条腿( ),一双大眼睛( )。
4.学习第4自然段。
(1)齐读第4自然段。
(2)对照插图,了解中华鲟的样子。
(3)你能说说中华鲟的.有关特征吗?
(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,生活在江河里,身披大片硬鳞,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,嘴巴又尖又长,现在已非常稀有了。)
5.学习第5自然段。
(l)齐读。
(2)明白这段的作用。
(总结全文,井点出主旨:好好保护它们。)
四、朗读全文,总结全文。
1.边看课件图片,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。
2.读了全文,你得到了什么启示。
3、创造性地演读课文
师示范表演(银杏树的自述)
小组内表演:分别表演银杏树、大熊猫、中华鲟。
各组推选优秀的“大熊猫、银杏树、中华鲟”,戴头饰上台表演。 五、练习:1、句式练习:科学家把()、()和()叫做活化石。
()、()和()被科学家叫做活化石。
2、读读写写:一片片叶子 一把把扇子
一块块—— 一条条——
一棵棵—— 一只只
(修改原因: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,加强句式及词语的训练,学会准确运用语言。)
《活化石》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:
1.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.朗读课文,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,我们要好好保护它。
3.培养爱自然、爱科学的情操。
教学重难点:
1.生字词的学习。
2.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。
教学时间:两课时
教学准备:小黑板、课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教学内容:初读课文、识记生字
教学步骤:
一、导入新课。
大家知道恐龙吗?是怎么知道的?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,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!那么,“活化石”又是什么呢?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!
二、初读课文。
1.凭借拼音,读准字音,不会读的多读几遍,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,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。
2.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。
3.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,然后用序号标明。
4.教师范读。要求:听准字音,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?
5.分段指名读课文,正音,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。
二、指导学习生字。
1.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。
2.重点指导:历、史、化
3.认识并记住字形。
(l)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。
(2)重点指导:代不要写成“伐”,植右边有三横。
4.指导写字。
(l)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完成“我会写”。
(2)在练习本上写一写。
第二课时
教学内容:学习课文
教学步骤:
一、复习导人。
1.认读生字卡、生词卡。
2.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?
二、引导学习课文。
1.自由读第1自然段。
(l)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?(博物馆)-
(2)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?(通过化石,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)
2.学习第2自然段。
(l)指导朗读。
(2)看挂图,了解银杏树的样子。
(3)读了这段后,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?
(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,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,生长得很慢。)
3.自学第3自然段。
(l)自由读第3自然段。
(2)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。
(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,它爱吃竹子,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。)
(3)指导朗读。
4.学习第4自然段。
(1)齐读第4自然段。
(2)对照挂图,了解中华鲟的样子。
(3)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?
(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,生活在江河里,身披大片硬鳞,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,嘴巴又尖又长 ……此处隐藏16645个字……、恐龙等。我们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,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。
(1)媒体出示图片:三叶虫、恐龙
(2)师板书:化石
你见过化石吗?在哪里见过?它是什么样子的?(学生交流)
2.师简介化石。
(1)媒体出示: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、遗物或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。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,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,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,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。因此,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。
(2)师板书:活。
化石怎么是活的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3课。
媒体出示课题:33活化石
说明:关于古生物的知识,相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认知难度,教师搜集并提供相关知识,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,提高积极性,增强趣味性,为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打基础。
二、初步感知
1.自读课文,说说你知道了什么?自由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. 整体感知:
(1)学生分节读课文,教师随机正音。
zhēn ròu shú xī
媒体出示: 珍 贵 食 肉 熟 悉
(2)你知道了什么?学生交流。
我知道了(博物馆里有化石;银杏树、大熊猫、中华鲟都是活化石;我们要保护活化石等等)
(3)看来大家对活化石充满兴趣,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。
说明:初读课文,重在落实“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”的基本要求。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字词更应当在初读感知时加以强调。其次,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读课文,是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。
三、研读课文
(一)学习第一自然段
1.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。
(1) 媒体出示:在博物馆里,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,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、植物。那么,你看过活的化石吗?
(2)学习生字:博
媒体变红:博
(3)谁会写“博”字? (指名用手指比划书写)
我要提醒大家“博”字的第五笔是横折。
2.指名读第一自然段。
3.师:原来,通过化石能了解亿万年前的动物和植物。那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!赶快到第二、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!
(二)学习第二、三自然段
1.学生自由读第二、三自然段。
(1)课文第二、三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呢?
(2)指名交流,随机板书。(银杏树 熊猫)
2.那这些活化石都有什么特点呢?(出示相关图片及文字)
媒体出示:银杏树,又叫白果树,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,十分珍贵。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,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。银杏树长得慢极了,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,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,才能吃上它的果子。所以,银杏树又叫公孙树。
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,非常可爱。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,许多早就灭绝了,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。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,你能想到吗,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。
(1)学习生字:珍 孙 悉 绝 肉
媒体变红:珍 孙 悉 绝 肉
读音:珍 孙 (开火车读)
字形:绝 悉(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)
字义:肉(找朋友)
(2)指名两个学生分别读第二、三自然段。
(3)学生交流活化石的特点,教师随机板书。
银杏树:古生物、白果树、几亿年前的树种、叶子像小扇子、长得很慢(公孙树)
大熊猫:古生物、爱吃竹子、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。
3.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。
(1)师引读:银杏树又叫什么?(生回答:白果树),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,所以——十分珍贵。
媒体出示: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,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。
(2)指名读,说说你知道了什么?(原来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)
媒体出示:
谁会填:
一(片片)叶子 一( )扇子 一( )裤子
一( )糖 一( )树 一( )书
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数量词?(一串串、一只只、一件件)
(3)男、女生读。
(4)为什么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呢?(小组读)
媒体出示:银杏树长得慢极了,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,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,才能吃上它的果子。所以,银杏树又叫公孙树。
(5)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。
4.同桌合作读第三自然段。
(1)同桌合作交流。
(2)教师指导朗读长句。
媒体出示: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,许多早就灭绝了,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。
(3)师范读,指名读。
(4)开火车分句读。
5.现在你能根据搜集到的信息,为大家介绍一下活化石吗?(师指着板书复习)
(1)学生准备。
(2)指名交流
小结:通过学习,我们知道了银杏树、大熊猫都是活化石,它们可以帮助现代的人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,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活化石。
说明:深入研读的目的,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,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,尤其是在朗读指导时,抓住关键词、句,能起到辅助阅读,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,为借助信息介绍活化石打下基础。
四、巩固字词,指导写字
1.复习词语
媒体出示:博物馆 植物 化石 珍贵 公孙树 一代一代 灭绝 食肉
2.学习书写: 化 植 孙 代 灭
(1)媒体出示(带田字格):化 代
(2)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。(都是单人旁的字,但是右边部分不同,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,尤其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)
如:“化”字右边笔顺——撇,竖弯钩。
“代”字右边笔顺——横,斜钩,点。
(3) 重点指导:植
媒体出示:植
如:“植”的右边“直”字有三横。
(4)师范写“植”字、边写边强调重点,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。
3.学生学习写字,当堂评议。
4.我能行:照样子,写一写。
例:一片 一片片
一片片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。
一朵
一棵
五、作业布置
1.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:化 植 孙 代 灭
2.认真完成“我能行”的练习。
3.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、二、三自然段。
板书:
33 活化石
银杏树:古生物、白果树、几亿年前的树种、叶子像小扇子、长得很慢(公孙树